一:醉石

  穿过春天的繁花,便来到了盛夏。炎炎的艳阳高悬,烘烤着大地,连青草也似乎失去生机,静静等待夜间的清爽。
  
  然而在这热烈的天气下,还是有那么几个人,仿佛一点也不觉得苦闷。他们固执己见,倔强不苟言笑,对四周的劝说充耳不闻,真是“寒来越胜寒,热来越胜热”。这种人哪怕置身火海,也定要证明自己有多能忍耐烈焰,然后扬眉吐气地走出,似乎炫耀什么。他们总认为别人劝他们,是想限制他们的自由, 因此他们便更加固执。这种人实在太可笑,又太可悲。
  
  他们的名字不妨叫做“醉石”吧。醉石从不听劝,非要以身试法,然后伤痕累累地回来,嘴里仍在喃喃,这是为了证明什么“真理”。其实真理从来不需要我们去证明,真理就是真理,岂能被一个宣称“实践出真知”的人轻易改变?那些以身试法的人,往往把自己当做真理的化身,其实不过是在为自己的愚蠢买单。人生苦短,若要在这种无谓的“实践”上荒废,实在太不智。
  
  醉石们总爱说自己是“实践家”,鄙视那些“空谈家”。他们以为实践就是真理,理论就是空谈。殊不知,没有理论做指导,盲目实践往往造成大错。当然,空谈也同样可笑,但总还好过实践上的愚昧无知。
  
  醉石们有个共同的特征,就是特立独行,不听劝告。你劝他往东,他偏要往西,你让他慢些,他偏要加速。这种人以为这样就证明了自己的“新意”和“个性”,殊不知在旁人看来,这不过是自找麻烦,讨人嫌而已。
  
  有时,醉石会在自己的“实践”上遭遇失败,然后抓着最后一根救命稻草, 即使明明已经被生活的事实愚弄, 他们仍要硬着头皮辩解道:“这算什么,不过是小小的挫折,历史总是由胜利者书写的,等我最终成功,你们就知道我是对的了。”
  
  真是无知者无畏,又自以为是。生活的教训在此人身上起不了作用,他仍我行我素,不知返照。周围的人看了,无不摇头叹息,但又有什么办法呢?犹如救一匹爱跳火坑的骏马,你总不可能天天跟在它身边,只有它自己明白此乃烈火,方能听动转化。若是连这点理性和判断能力也没有,只好任由其去了。
  
  看似醉石们总要把自己置于别人无法理解的境地,然后假借“为真理而斗争”的名义来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。真正与众不同的人,无需时时证明自己与众不同。醉石们的这种做法,不过是在掩盖自卑之下的虚荣心罢了。
  
  醉石们总喜欢声称自己看得更远,别人都是井底之蛙。然而,当他们真的遇上了难题缺乏眼界时,第一个反应就是怪罪社会,怪罪别人,总不会承认自己的不足。他们以为自己身在高处,看得最远,殊不知自己的视野其实是最狭隘的。能宽容的人视野才广,能理解不同角度的人眼界才高。醉石们那幅高高在上的姿态,不过是自欺欺人。
  
  最可悲的是,醉石们总认为别人让步就等于失败,自己让步就等于软弱。殊不知在人生道路上,我们总要让步,与环境妥协,这不是软弱,而是睿智。只有那些情商低下,缺乏生活智慧的人,才会坚持己见不让,最终同环境作对,违背“舍小求大”的原则。他们以为这样是保持原则和纯洁,殊不知这样做只会让自己越来越偏激。
  
  总之,醉石们的锐气来自狭隘,他们的不屈来自愚钝。看起来高大上,其实自卑心重;看似有原则,其实被偏激蒙蔽。与其无谓地同这种人争辩,倒不如躬身自省,省察自己的不足,这才是明智之举。
  
  人生短暂,我们总要学会在适当的时候让步。与其在无谓的地方死抠不让,倒不如多体谅别人,体谅环境,顺应时代。这并不代表放弃原则,而是拥有更高的视野,知道什么时候应当坚持,什么时候可以妥协。生活总会教导我们,但愿我们能听取。醉石们虽然不觉察,但生活的磨难已经在悄悄改变着他们,磨去他们的棱角,抚平他们的偏激。希望有一天,他们能明白,自己曾走过的那些弯路和荆棘,都是生活的馈赠,都是让自己看清自己的方式。
  
  或许这份清醒来得太晚,身边的人已经疏远,但至少自己终于睁开了眼。终于明白,真理和谎言都不需要我们去证明,真理依旧真理,我们只要拥有一颗谦逊的心和一双清醒的眼。拥有这两样,我们便明白该在什么时候坚持,什么时候让步。这也是生活教会我们最宝贵的一课:学会在适当的时候躬身自省。
  
  愿醉石们也能有这样的一天,明白生活的这份深意。明白真理与谎言的分野,始终不是靠空谈或盲目实践,而在一个人的品性和判断上。愿他们能真正睁开双眼,不再被偏激牵着走,彼时便会发现,生活原来一直都很美好,我们只是没能在容易的时候让步罢了。      

  二:顾先生和特立者先生   

  顽固者,特立者,独行者,此等人物历来在世间甚多。他们执着己见,不听边理,总觉得自己才是最高明,别人皆愚不可及。对于此类人,批评无益,劝说无效,唯有让他们在自身错误中体会疼痛,方能稍稍悔悟。
  
  顾先生乃我们村里公认的“顽固者”。他常年坚持早起,认为只有“朝九晚五”才算得上是光荣的生活方式。我们村里的人虽都晓得早起确有好处,然而夜以继日地重复早起早睡,生活便显得过于枯燥。但 顾 先生偏偏不听,仍旧在每天破晓前爬起,并高声播报“起床!起床!迎接美好的一天!”以唤醒邻居,自己则洗漱整装,准备上工。
  
  我们几番劝说顾先生,让他适当放松作息,偶尔也睡个懒觉,生活便有变化,精神也会更加充沛。然而顾先生总能找出千般借口,誓要做那顽固不化的“早起鸟”。终于有一日,顾 先生在工地上疲惫过度,不慎滑倒,扭伤了脚踝。医生嘱咐他必须卧床休息一个月,这才让他不得已地破天荒睡了一个懒觉。当他精神焕然,体力消耗不那么快时,才不勉强承认我们的建议的确是对的。然而等他伤愈后,便又病入膏肓地恢复了“朝九晚五”的生活作息。我们唉声叹气,恨铁不成钢。
  
  独行者先生也是我村里一大特立独行的怪人物。他崇尚个人主义,认为凡事只能凭一己之力达成,与人合作便是对自己信心的背叛。为此,独行者先生总是自筹经费开办各种微型企业,从纸箱生产到凉粉制作应有尽有。我们虽然觉得这种想法颇为可笑,但也不忍心直接对他进行指责。毕竟独行也是一种精神,值得敬佩。只是每当看见独行者先生劳苦功高地算账,或是为赶工而奔忙,我们便禁不住要劝他,何必如此辛苦地一肩扛起所有的事业,与人合作才能发挥更大的才干。
  
  然而独行者先生要的正是这般没完没了的劳累与孤寂,他认为那是激发人生意志和决心的方式。我们无奈之下唯有摇头叹息。终于有一天,独行者先生力不从心,耗资太深,自己的小生意便告失败收场。这才让他不情不愿地承认, 事实是一人之力难完成,我们当初的劝说似乎也并非全无道理。然而我们深知,等独行者先生的伤口痊愈,又会重新做起只知一个人孤军奋战的生意来。这就是顽固者和独行者的通病,他们必须跌到深渊里才肯相信深渊的存在,然而等他们再度爬出深渊,便又会忘记其中的教训和痛楚。
  
  对此我们又何尝不是既爱又恨,爱他们那份执着与自信,恨他们那般愚蠢无知。我们明知道劝说无济于事,唯有任由乌龟走自己的路,等他再度跌入陷阱,我们便又要伸出援手,将他捞出深渊,任命他再不长记性地继续往前行进。这便是我们这些围观者和诸如 顾先生、独行者先生之流的辩证关系。他们顽固,我们包容;他们跌倒,我们扶持;他们走错,我们纠正。生生世世,循环往复,全无结果。
  
  然而我也明白,世上将永远需要顾先生和独行者先生这样的人物。他们虽然顽固不化,独断专行,然而却有着旁人所没有的勇气和决心。有时正是他们的固执,推动了人类向前迈进的步伐。当智者还在讨论是否可行时,愚者已经一头栽进去,等探明了路,智者这才追上前去。所以我也并不真的憎恶 顾 先生与独行者先生,他们所显示出人性的那一面,同样令我着迷。愿他们在跌倒的同时,也能时常站起;在走错时,也常看清方向。这样便好,便好。

更新于 阅读次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