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列表

我的文章理想是在中国成就一种伟大的集体的文笔。我不想成为一名浪漫文学作家,或一位戏剧文学作家,甚至不想成为一名传记文学作家。我只想融合中国的文化脉络,成就一种民族和人类的联系,文字和真理合一的大文章。 我希望通过我的笔触,唤起中华民族的良知和情怀,激发人类普遍的正义感与同情心。我要我的文章如同滚滚长江,承载着中华神话般的意象;我要我的文字如峰峦叠嶂,蕴涵着中国哲学般的深邃。我要为中国创作一部天地浩瀚,气势磅礴,融汇古今,传播真善美的伟大著作。 我要将中国的灿烂文化与人类的共同价值观相结合,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一个个深刻的见解,勾勒出崇高的人生境界和广阔的精神天地。我要把自己的全部热情与智慧...

四月写成,于这再发。 墙上那副画儿,已经挂了三十多年了。画上的白发老人,留着一头白胡子,衣着考究,神态慈祥可亲。每逢过节,家家户户都要向这位白胡子老人献上香火,烧上一柱高高的蜡烛。老人家的眼睛总是弯成一个亲切的弧度,似乎在说:“我的孩子们,称赞我,膜拜我吧!我会庇佑你们,保佑你们家族兴旺,五谷丰登。” 这老人家其实已经去世多年,而家家户户还是早早地便把他奉为神明,推上供桌叩拜。老人家要是真的还在世,一定会暗自窃笑,嘲讽这些傻乎乎的子民,一日三餐前还要向着一幅画像叩头画像。这老人家生前是个聪慧过人的主,深谙人性之善良与可笑。如今作为神明,他一定最明白,人的愚昧与迷信简直比猪还离不开食物。只要不断...

阿庆听说知县派人将我捉去审问,心中非常自负。他去找父亲求情,却被父亲一记耳光击回。父亲的脸色铁青,厉声喝道:“都怪你读哪些皇粮米,现在把你那可恨的老师给害得可惨,你倒好,还要替他求情!”阿庆哭喊着,父亲看他那副模样,气不打一处来,把他一脚踹开,骂道:“我命你去商学院读书,就是要把你培养成人,今个儿你倒好,跟着那些九流文人,也学会了哭哭啼啼!我看是该把你送到省城了,免得你在这儿把我气出病来!”阿庆跪在地上,泪水几乎把脸庞淹没。他本想通过发表那篇小说让父亲明白文学的魅力,改变他的看法。结果现在却是这等的悲剧,不但没能达到目的,反而害了自己亲爱的老师。他觉得自个人想个石子儿,要在清流和浊流之前左冲右...

我是个语文教师,在这小镇上已教了近十几年书。这座小镇乍看起来平静如水,没什么大风大浪,但细品起来,那股子愚味习气和迂腐气氛却是一股脑儿地往人身上扑。每每思及此,我就觉得自己像一片孤舟,在这汪洋大海上颠簸,时刻都要被激流摧毁。我唯一的慰藉,就是有那么几个学生,他们的眼睛里还存着一丝光明。比如那个叫做阿庆的孩子,他对文学和诗词有着与生俱来的爱好,我讲授的每一句话,他都能意会领悟,并且还要在课后来询问我更多的问题。阿庆的天赋异禀,写出的每一篇文章又既有孩子的清新,又有青年的澎湃,看在眼里宛如一股清泉,让我这个半死不活的老骨头也稍稍有些动容。然而,阿庆那位万能的父亲却不这样想。他是一个典型的小镇豪绅,...

庄稼人李大傻看着自己的小瓜地,叹了口气。这几天阴霾不散,地里出了些小白虫,瓜苗都有点黄了。李大傻心里着急,却也不知道该怎么办。 村里有个神棍自称阿訇,爱在茶馆里吹嘘自己通晓天文地理,会些风水相术。李大傻想,不如去求问求问阿訇,说不定有个法子救得了瓜苗。李大傻找到阿訇,阿訇一听说有人请教,眼睛立刻放光,说:“老夫通三教九流,风水地理无所不知,李兄弟有何问题快说,定给你算得清清楚楚。”李大傻说了瓜地里的困境。阿訇听后点头:“原来如此,这是阴煞上身,要疏通疏通方能除去。李兄弟把瓜地的风水八字图给我,我回去参考参考古术,...

阿Q在县城里闲逛,意外碰见一位老熟人。这人原是阿Q村里的邻居,名叫孔乙己,爱好卖弄学问,老是在村子里,把自己读过的几本书里的文字句句道来,借以显得高人一等。阿Q向来看不起这种人,只是偶尔碰面时还是得打个招呼。 孔乙己见了阿Q,喜形于色,马上摇头晃脑地走过来,一副要和老友久违地叙旧的样子。阿Q心里不太情愿,但看在过去邻里的份上,也强迫着脸上的笑容,和孔乙己寒暄几句。孔乙己看阿Q也没多大精神,便又开始了他的“学问”炫耀。 “阿Q啊,你不读书真是可惜,像我等虽无大志,却也常读《论语》《五经》,对天下事理略知一二。要像你这样闭门不读,真是生命之大损失也!” 阿Q听他这么说,心中不禁要笑,但还是摆出一副...

方料斋里,朱老板正一张纸一张纸检查账目。近来生意忽然兴隆,方料斋里的活计越来越多,积欠的货款也越来越多,实在是喜忧参半。朱老板扶了扶眼镜,叹了口气,心想自己这些年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家业,如今落到这般田地,实在叫人牵肠挂肚。 正在他为生意无限扩大而发愁时,打铁铺里的张师傅敲门进来了。张师傅近年来生意也火得紧,每天帮乡里的富户打铁打到半夜,穿上背心就来了。他笑嘻嘻地对朱老板说:“老板,我这些天忙着打铁,顾不上来还您的钱,你可别催我呀!”朱老板也忙着应酬新老客户,哪有空理会他,只得打发他走:“你忙你的去,欠款的事儿以后再说!”方料斋的生意越来越红火,朱老板却越来越发愁。那些富户们向来爱面子,买什么都...

市井之人,见道不由己。镇上有一富户人家,姓王,家道兴旺,衣食无忧。王老爷最近娶了一个小妾,人称王二妾。王二妾原本是王家的丫头,縚弱可怜,王老爷看上了她的清秀,便把她纳为妾室。 王二妾刚入王家的时候,王老婆和大妾就看不起她。王老婆是正室,掌管家务,常常无理取闹,欺负王二妾。大妾本是王老爷的小妾,如今有了王二妾,心生嫉妒,也时常刁难她。王二妾只得缩手缩脚,时时提心吊胆,生怕触怒王老婆和大妾。 王二妾好不容易熬过了最初的日子,渐渐地也懂得了一些王家的规矩。她明白,在这个家里,她首先要讨好的就是王老婆和大妾。于是她开始对二人唯唯诺诺,什么都听从,甚至主动抢着为她们做家务。王老婆和大妾见王二妾如此死心塌...

乡间小镇上有座破败的书院,里面住着两个老先生。一个是老秀才王老先生,一个是老师傅张老先生。王老先生天天泡在书房里看书,张老先生就在门口摆摊卖字草纸和毛笔。王老先生看书看得眼花缭乱,常常嘴里念叨:“天地一沙鸥,日月一线牙”,打发时间的時候就在地上用草纸写些大字,让张老先生看。张老先生每每看王老先生的大字,都一副崇拜的模样,忙不迭地夸:“真是太行了!王兄的字简直是天下无双! ”...

一:醉石   穿过春天的繁花,便来到了盛夏。炎炎的艳阳高悬,烘烤着大地,连青草也似乎失去生机,静静等待夜间的清爽。    然而在这热烈的天气下,还是有那么几个人,仿佛一点也不觉得苦闷。他们固执己见,倔强不苟言笑,对四周的劝说充耳不闻,真是“寒来越胜寒,热来越胜热”。这种人哪怕置身火海,也定要证明自己有多能忍耐烈焰,然后扬眉吐气地走出,似乎炫耀什么。他们总认为别人劝他们,是想限制他们的自由,...